8月17日,京东金融对外宣布多项品牌升级动作,包括logo换新升级、App完成改版并提出品牌主张。
作为京东数科旗下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牌,在此次品牌升级的背后,可以看到京东金融以平台化、智能化、内容化三大核心能力,为金融用户提供高效、精准的金融决策服务的同时,与金融机构的“共建”与“合作”也正在走向深化。
京东数科副总裁谢锦生表示,当产业数字化转型按下加速键,发力产业数字化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在后疫情时代,组织变化和技术创新对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变得至关重要。
开放合作 共建共赢
过去几年,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数字科技公司等纷纷加速转型,与金融机构早已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科技企业的业务重心也逐步向科技输出赋能,兼顾服务B端与C端的方向转移。
从与京东金融合作过的金融机构数量来看,已近千家,共推出近万只金融产品,涵盖理财、借贷、保险、分期四大业务板块。
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能够实现合作的关键点在于“技术”。技术是众多互联网企业、数字科技公司的优势及竞争力所在。而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同时提升效率。在金融领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则会帮助建立新的金融生态。
传统金融机构在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科技的需求与运用不可或缺,科技是实现数字化的基础。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建立起自身核心科技能力的重要性,而与科技企业合作成为了其实现价值最大化及多方共赢的选项之一。
经过数年的深耕,数字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已不再局限于单边主导、单纯进行优势互补的模式,而是以更加开放的生态,以更加科技化的赋能实现整个金融价值链的升级和优化。
强化联结 共同增长
在加快推进新基建的浪潮中,企业的增长路径,更加依赖于具备着产业数字化优势的科技巨头们。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共建是水到渠成。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巨头们寻找到与金融机构、用户实现共同增长的路径,在确保为C端用户提供更优质、安全的金融服务的同时,持续推进B端业务,成为联结用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纽带。
从此次京东金融品牌升级后的部分内容看,在C端,京东金融会根据金融适当性原则,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能力,在上线的众多产品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筛选和匹配符合其个人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而在B端,京东金融依托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金融机构重塑增长能力,助其创造增长价值。例如,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京东金融App打造专属官方店铺“金店”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升用户触达能力与用户服务体验,同时可以积累自己的品牌资产。
“用数据驱动和AI驱动的科技能力,构筑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场景,向上打通金融机构产品及服务供应链,向下为需要数字化金融服务的人群提供服务,尽量减小金融机构和用户之间的信息鸿沟和信用鸿沟,最终为双方都创造长期价值。”谈及成为联结金融机构和金融用户开放平台背后的逻辑,谢锦生如是说。
不仅是科技巨头们,如今中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和数字科技企业也在尝试转换“跑道”,深化与金融机构、用户之间的连接,把握住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
深度服务 凸显价值
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建”的转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回顾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数字技术从简单应用在金融产品中,到广泛服务于金融领域的C端、B端以及各个环节,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验证与锤炼。
C端商业运营模式偏向强渠道、强资源、强流量与强体验,而B端业务的核心在于技术与价值,同时,也需要长期且多层面的资源投入。
数字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其中一个基础条件,是需要深度的合作周期,企业的用户质量、信用水平、价值能力以及对整个链条利益的保证,都是影响金融机构是否愿意与平台进行合作的要素。
实践证明,大量的金融机构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无法依靠一家机构或一个平台独自解决。“所以一定要形成自己的一个‘朋友圈’,这是一个基础。” 谢锦生说。
在他看来,大部分合作伙伴都是B2C的生意,B端客户也面临着怎么去经营C端客户的压力。因此,C端的运营本质上也是对外合作赋能的一部分,对大量的B端合作有非常大的价值。
数字科技企业同时深耕C端和B端业务非一日之功,对于金融机构与用户需求的全面掌握,对于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对于细分市场的精准洞察以及对于安全合规的切实重视必不可少。
-------------------------------------------------------------------------------------------------------------------------------------